一、学校概况
浙江工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是东部沿海地区首所省部共建高校,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2位,继续领跑非"双一流"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表现突出,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全国前7%,展现出卓越的办学水平。
MBA项目由管理学院与经济学院共同承办,以"助力中小企业成长,推动浙江经济转型"为办学使命,致力于培养兼具东方智慧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商业领袖。项目凭借出色的办学质量,被誉为"新一代浙商企业家的摇篮"。
二、项目发展历程
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自2004年启动招生以来,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2009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教学评估,2015年成功获得AMBA国际认证,成为浙江省第二家通过该认证的高校。2023年再次获得AMBA最长五年认证期,同时管理学院荣获BGA金牌认证,跻身全国第11所通过AMBA&BGA双认证院校行列。项目还被授予国际项目经理(IPMP)人才培养基地资质。
在各类权威评选中,项目屡获殊荣:2024年位列中国商学院最佳MBA项目TOP100第33名,荣获腾讯商学院"年度科创领先品牌MBA项目"和央广网"商科教育产教融合标杆院校"等称号。
三、办学特色
多元化师资团队
组建了包括资深教授、校外导师、校友导师、实践导师及科技导师在内的教学团队。其中包含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人才近30人,校外导师150余人,涵盖跨国企业高管、创业名家、投资专家等多个领域。
灵活学习模式
提供周末班和集中班两种授课方式,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丰富交流平台
组织学员参与亚沙赛、亚林赛等知名商业赛事,成立多个兴趣俱乐部,促进学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培养
与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知名商学院建立交换生合作,已有近20位学员获得海外双学位。
实践教学体系
定期组织国内外研学活动,走访知名企业和高校,拓展学员视野。
校友网络建设
为5000余名校友搭建交流平台,在钱塘区设立MBA校友产业园,建立多个地区分会。
竞赛成果丰硕
代表队在各类商业竞赛中表现优异,2024年荣获"尖烽时刻"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和全球季军。
高端学术论坛
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举办讲座,累计邀请风云浙商20余位、企业家200余位。
四、项目设置
2026年开设综合MBA和科技创业MBA两个项目类型,提供周末班和集中班两种学习方式。综合MBA全程学费12.8万元,科技创业MBA全程学费15.8万元。标准学制2.5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在2-5年内完成学业。
项目设置十二个研究方向,包括:科技创业、战略与营销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科技金融、大数据与智能化、创业管理、国际化经营、房地产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数智财会、数字营销、制造业领袖等。
五、招生计划
2026年计划招收MBA学员230名,具体招生名额以教育部最终下达计划为准。
六、报考条件
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学历及工作经验要求:
大专毕业,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2021年9月1日前毕业)
本科毕业,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2023年9月1日前毕业)
硕士或博士毕业,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2024年9月1日前毕业)
七、课程特色
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浙江民营经济特点,开设"数字经济管理"、"智能制造运营"等特色方向课程。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案例和国际经典案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授和行业专家开设讲座,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报考流程
提前批申请
考生可通过MBA教育中心官网提交申请,第二批次计划招生约120人。通过审核的考生将获得提前批录取资格,享受备考指导等专项服务。
全国联考报名
预报名:2025年9月下旬
正式报名:2025年10月5日-25日
考生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完成报名。
网上确认
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
准考证打印
考前10天左右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全国联考
2025年12月底举行,考试科目包括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和英语二(100分)。
复试安排
2026年3月左右进行,执行国家A线,包含专业面试和政治理论考核等环节。
九、奖学金政策
为激励优秀生源,项目设立新生奖学金:
一志愿报考且初试成绩前10%:奖学金10000元
一志愿报考且初试成绩前10%-30%:奖学金5000元
十、学位授予
学员在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审核批准,授予浙江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十一、项目优势
区位优势显著
地处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与地方产业联系紧密
教学质量卓越
通过国际认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师资力量雄厚
构建多元化的导师团队,确保教学质量
校友网络强大
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