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同等学力 在职硕士 在职博士 双证硕士 MBA 招生动态 报考常识 考试信息 政策法规 招生院校 招生专业 MBA联考 联系我们
欢迎你来到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5001148159
首页 > MBA > MPA>202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实力与学科优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作为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唯一入选C9联盟的顶尖学府。学校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以培养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人才见长,同时兼具管理学与人文社科的学科优势。公共事务学院作为全国首批获得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的24所试点院校之一,至今已累计培养MPA学员超过3600名,校友网络广泛覆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形成了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

  二、项目设置与培养特色

  2026级MPA项目设立全日制创新班与非全日制重点班两种培养模式:

  全日制创新班采用2-3年弹性学制(最长可延至5年),全程学费7.8万元,支持分2年缴纳。该项目要求全脱产学习,适合能够转接档案与组织关系的考生,提供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非全日制重点班学制为3年(最长可延至5年),全程学费11.8万元,分2年缴纳。该项目设有学业奖励机制,按期毕业者可享受1.8万元学费减免。采用周末或月度集中授课方式,实施定向就业培养模式,充分兼顾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

  学员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环节后,将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双证)。其中,非全日制学历证书将标注学习方式,其法律效力与全日制证书完全等同。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亮点

  学科交叉融合

  项目充分发挥中科大理工科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创新融入大数据治理、科技政策等前沿模块。学院建有包含1000+公共管理实战案例的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一十百千万"工程

  通过建设10门精品核心课程、每年举办百场专题报告会、完善千个教学案例库、组织万里行实践调研活动,构建了全方位的培养体系,显著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定向培养模式

  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创新开展"订单式"行业MPA培养,针对不同领域的管理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国际化培养视野

  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员提供海外交流访学、联合研究等国际化培养机会,拓展学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四、招生计划与报考条件

  招生规模

  2026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创新班16人,非全日制重点班120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生源质量进行动态调整,可能少于计划招生数。

  报考资格

  学历和工作经验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截至2026年9月入学前):

  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2023年9月前获得毕业证书)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并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2021年9月前获得毕业证书)

  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2024年9月前获得学位证书)

  非全日制考生需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全日制考生则需要转接个人档案。

  五、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19学分):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方向选修课程(8学分):涵盖公共经济管理、应急管理、知识产权与科技政策等专业方向;

  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完成3个月的社会实践,并提交实践报告。学位论文可采用政策分析报告形式替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六、报考流程与考试安排

  报考时间节点

  网上报名:2025年10月(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全国联考:2025年12月

  学校复试:2026年3月

  考试内容

  全国联考科目包括: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含数学、逻辑推理与写作)

  英语二(满分100分)

  复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笔试和综合面试(含英语口语、案例分析等环节),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潜力。

  七、录取规则与学位授予

  录取办法

  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总成绩计算公式为: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学校根据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额满为止。

  证书授予

  学员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或政策分析报告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学历学位信息均获教育部认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项目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创新的培养模式,为公共管理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项目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学员将建立起完善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5001148159 微信: kaoyannixi

上一篇:202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下一篇:2026年复旦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华北电力在职研究生报考专业
电话咨询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