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实力与办学底蕴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形成了以工管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前沿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多年来为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
学校秉承"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深厚的工科背景和信息技术优势,学校为MBA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项目沿革与培养理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MBA项目于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11年正式启动招生。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学科优势,紧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务实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2026级MBA项目计划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学生,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采用案例教学、企业诊断、实战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问题导向的双重训练。
三、项目特色与核心优势
数智化特色引领
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着力打造"数智特色MBA"。课程体系深度融入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等前沿内容,通过"信管融合"的创新模式,强化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管理能力。
实践导向培养
采用多维度的培养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移动课堂、境外访学、学科竞赛和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确保学以致用。
优质师资配置
汇聚国内外知名高校顶尖学者及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知名企业家,组建高水平的校外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个性化培养体验
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化元素,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职业发展服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项目设置与培养模式
培养类型
2026年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其中非全日制仅招收定向就业人员。全日制学制2-3年,非全日制学制2-4年,均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
授课安排
全日制:周一至周五授课
非全日制:周六周日授课
研究方向
设置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01 战略与组织管理
02 运营与市场营销
03 财务与资本运作
04 创新与知识管理
学员需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毕业。
五、招生计划与报考条件
招生规模
2026级计划招收MBA研究生63人,其中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40人。最终招生名额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报考资格
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学历及工作经验要求(截至2026年9月入学前):
本科毕业满3年(2023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
专科毕业或本科结业满5年(2021年9月1日前获得证书)
硕士或博士毕业满2年(2024年9月1日前获得学位证书)
非全日制项目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录取前需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六、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核心课程设置
涵盖管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基础理论课程。
方向选修课程
根据研究方向开设特色课程:
财务与风险管理方向:《管理会计案例研究》《公司风险控制与并购》
金融与投资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证券与投资》
运营与质量管理方向:《质量策划与控制》《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IT项目管理方向:《企业信息化与ERP系统》《商务智能》
实践教学模块
通过案例教学、企业调研、移动课堂、境外访学、学科竞赛和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七、学费标准与奖助政策
学费标准
全日制:5.8万元/全程
非全日制:7.8万元/全程
(不含教材和住宿费用)
学费支持分两年缴纳。
八、报考流程与录取规则
报考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2025年10月
网上确认:2025年11月上旬
全国联考:2025年12月下旬
学校复试:2026年3-4月
考试内容
初试科目: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
英语二(满分100分)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
录取办法
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
录取总成绩 = (初试总分 ÷ 3) × 50% + 复试成绩 × 50%
学校根据招生计划,综合考虑考生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身心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九、学位授予与职业发展
学员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