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实力与办学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位列"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著称,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MBA项目创立于2009年,是国内首个以"文化传媒"为鲜明特色的MBA项目,充分依托学校在传媒领域的顶尖资源,致力于培养"懂文化传媒,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二、项目概况与培养目标
2026级MBA项目计划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类学员,其中全日制约50人,非全日制约162人(具体招生人数以学校官网公布为准)。项目标准学制为2年,设置媒介经营管理、数字媒体营销、文化产业投融资等特色方向,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传媒行业实践与现代管理理论,学员需完成企业参访、商业模拟等实践环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三、项目特色与核心优势
传媒行业专长
项目在全国首创《媒介经营管理》《数字媒体营销》等特色课程,教学案例库中60%以上为传媒行业真实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这种聚焦传媒领域的特色化培养模式,使项目在众多MBA项目中独树一帜。
多元化师资配置
创新实施"三三制"师资结构:1/3为经管学院专业师资,1/3来自校内跨学科优质师资,1/3聘请行业资深导师(包括央视高管、互联网企业领袖等)。这种多元化的师资配置确保学员既能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又能获得前沿的行业洞见。
丰富实践资源
与央视、腾讯等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合作关系,提供AI营销实验室、文化金融项目等实战平台。学员通过参与真实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化培养视野
推荐优秀学员赴海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部分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培养学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助力学员在全球化的传媒环境中脱颖而出。
四、项目设置与培养模式
学习方式
全日制MBA采用脱产学习模式,学费10.8万元/全程,学员可转户口档案;非全日制MBA提供周末/集中授课的灵活选择,学费16.8万元/全程,实行定向就业培养模式。
研究方向
项目设置媒介经营、数字营销、文化金融、品牌公关等多个研究方向,学员可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要求学员必须修满规定的理论与实践学分,确保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招生计划与报考条件
招生规模
2026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员约50人,非全日制学员约162人。最终招生名额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和生源质量进行适当调整。
报考资格
学历和工作经验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截至2026年9月入学前):
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并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需达到本科同等学力要求)
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非全日制考生还需提供定向就业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确保学习与工作的协调统一。
六、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包括战略管理、传媒经济学、数据驱动决策等基础理论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分为两大模块:
数字营销方向:AI与大数据营销、社交媒体策略等前沿内容
文化金融方向:文化产业投资、知识产权评估等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
设置企业参访(如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传媒案例大赛、创新创业工作坊等实践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七、学费标准与奖助体系
学费标准
全日制MBA学费为10.8万元/全程,非全日制MBA学费为16.8万元/全程,均支持分两年缴纳。
奖学金政策
设立丰厚的奖学金体系:
入学奖学金:非全日制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名可获全额学费奖励(16.8万元),第二、三名获半额奖励(8.4万元)
学业奖学金:优秀学员可申请总额30万元的各类奖励
这些奖助政策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优秀学员的重视和支持。
八、报考流程与录取规则
报考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2025年10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全国联考:2025年12月
学校复试:2026年3-4月
考试内容
初试科目包括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和英语二(满分100分)。复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笔试和综合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占70%、英语口语占20%、职业背景评估占10%)。
录取办法
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初试总分÷3×60%+复试成绩×40%。学校根据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九、学位授予与证书效力
学员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注明学习方式)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学历学位信息均在教育部备案可查,具有国家承认的法律效力。
中国传媒大学MBA项目凭借其独特的传媒特色、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的培养模式,为传媒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管理人才。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传媒特色与管理创新的融合,为学员在传媒行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学员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为个人职业发展和传媒行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