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内心理学教育与科研的重镇,其心理学部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沿的实践导向,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心理学人才。以下具体介绍下2026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硕士(用户体验(UX)方向)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宗旨
应用心理学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简称MAP)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卓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当前,应用心理学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方面,强调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形成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与产品;另一方面,注重职业化应用,推动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北师大MAP项目自2011年启动招生,作为国内首批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点之一,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应用心理专硕培养基地,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2400名。自2021年起,项目在北京校区与珠海校区同步招生。经过多年探索,北师大MAP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扣“国家急需”与“社会需要”,持续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其成果“高质量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先后荣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及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报考方式
考生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方可参加复试。最终录取根据初试与复试总成绩排名确定。
初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英语(二)
③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复试内容:
综合能力笔试 + 专业面试(含英语能力考查)
三、招生方向
2026年MAP项目设用户体验(UX)方向,计划招生约40人。该方向聚焦人与产品、系统的交互体验,培养学生在设计、评估与优化用户体验方面的专业能力,适应互联网、智能硬件、数字服务等行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四、录取办法
录取工作按方向进行,根据考生初试与复试总成绩由高至低择优录取。若总成绩相同,则按初试成绩高低排序确定名单(具体执行以当年复试方案为准)。
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被录取学生的人事档案与户口不转入北师大,毕业后须返回原定向单位工作。
五、学制与培养模式
2026级MAP项目采取非全日制培养方式,学制为两年。
授课安排:
以周末两天集中授课为主,部分课程可能安排在晚间或连续四天集中授课。此外,学生需参与晚间讲座、实习实训或专业督导等活动。课程结束后进入研究及论文撰写阶段。
毕业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符合毕业要求者,将获得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培养内容:
课程学习:
采用多元教学形式,包括教师讲授、专家讲座、工作坊、案例研讨、课堂报告、课外实证研究等。课程师资由学术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及国内外资深学界、业界专家组成。学习周期不少于一年。
实习实践:
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设立明确考核标准。学部拥有自建的高水平心理咨询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大数据中心,并与多家企业、机构共建校企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及海外实践平台。实践形式涵盖专业实训、项目制实践、海外交流与应用竞赛等。学生需完成至少300小时实习,并提交高质量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论文选题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注重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导向与创新应用。
六、学费与奖助体系
2026级MAP项目学费为24.8万元。
为支持学生专注学业,北师大心理学部设立了覆盖广泛的奖助体系,总额达百万元级别,包括:
学业奖学金:覆盖90%以上学生;
专项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国际交流奖学金;
学部特设奖学金:如厚粲奖学金、崇德奖学金、宏生奖学金等;
三助岗位:学生可申请助研、助教、助管岗位。
需注意的是,非全日制学生不享受新生奖学金及助学金。